《史记·五帝本纪第一》笔记
最近因为在Coursera上面跟台大吕世浩老师的《史记》,自己准备重新认真学习一下史记。在这里做些笔记。
《史记》是我在高中的时候看的,当时关注的是优美的文字与故事情节,现在听了吕世浩老师的课,觉得很有必要重新看一遍, 然后自己买了三家注的《史记》,繁体竖版,质量好,很值得收藏啊。
上周周末把《史记》第一篇《五帝本纪第一》看完了,在这里做个总结。
首先五帝的关系如下图所示:
图中红色字体表示的就是五帝。
黄帝:不用多说了,所谓的炎黄子孙中的黄就是他。黄帝通过阪泉之战战胜了炎帝,通过逐鹿之战战胜了蚩尤,得有天下。
高阳:就是颛顼了。
高辛:就是帝喾。
放勋:帝尧,他哥挚当皇帝不行,他就上了。
重华:帝舜,帝尧到帝舜这都隔了多少代了,神话还是神话啊。
尧舜禅让历来为人们所乐道,部落联盟推举制度也是自古就有的。尧舜禅让与部落联盟推举天子的制度至少有三方面的不同。
生让:其他部落联盟推举天子都是前一任的天子死掉,大家再决定下一任的继承者,尧舜都是活着就在找人了;
侧陋:是说尧找继承人的时候不是说一定要身边的贵族,即使是民间隐匿者也可以是,只要你有能力;
试可:这是最重要的,因为是生让,所以才可以试可,在活着的时候就要多方考验这个人,看这个人足不足以担当大任。
这是三个最重要的不同,也是中国文化的精神。这种精神是说天下乃是重器,不可轻易授之于人。所谓“夫天下至重也”。因为至重,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,不能够有自己的私心,也要多方考验,这个人是否足以承担大任。这就是中国人禅让真正的思想。
五帝本纪上说:
自黄帝至舜、禹,皆同姓而异其国号,以章明德。故黄帝为有熊,帝颛顼为高阳,帝喾为高辛,帝尧为陶唐,帝舜为有虞。帝禹为夏后而别氏,姓姒氏。契为商,姓子氏。弃为周,姓姬氏。
这段话是说夏商周三代以前的历代帝王全都是黄帝的子孙。司马迁以此找出一个天下一家的来源,相信所有的人都有共同的来源,太史公所以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,就是这个原因。
自古三皇五帝就有很多传说,《尚书》记载的是尧以来的事,百家言黄帝各有各的说法,那个时候各种传说流传,缙绅也不知道怎么评价黄帝。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怎么办呢?
“余尝西至空桐,北过涿鹿,东渐於海,南浮江淮矣,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、尧、舜之处,风教固殊焉,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。”
司马迁于是走访各处,访问当地的人民,查阅古籍,得出了“不离古文者近是”的结论。司马迁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:
非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,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。
太史公为了后来读《史记》的人确立一个阅读的基本原则:要读懂我这本书,一定要是好学深思,心知其意的人。
读完《五帝本纪》需要注意一个现象,整篇文章只言治不言乱,并不是因为太史公捏造事实,而是太史公觉得这是中国最好的政治理想,而且他相信这个理想曾经是存在过的。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